臭氧(O3)水處理技術,可以對水中有機物質進行分解,其過程不會產生不環保的物質,是已知氧化能力很強的材料。它作為一項既環保又可靠的應用技術,可以解決水中的異味物質以及顏色不純凈的問題,還能將水中總有機物含量(COD)降低50%左右。國外的水務部門依據用途來界定水的品質和標準,規定飲用水不得含有病原菌、毒素,但需要含有礦物質。各種礦物質、pH值、混濁、顏色、溶解率、氣體、微生物等,都會影響水的品質。為提高水質,歐洲、日本均在上個世紀采取了臭氧水處理技術。我國目前才開始使用成熟的臭氧水處理技術和設備。
一、高壓放電式發生器
該類臭氧發生器是使用頻率的高壓電流制造高壓電暈電場,使電場內或電場周圍的氧分子發生電化學反應,從而制造臭氧。
這種臭氧發生器具有技術成熟、工作穩定、使用壽命長、臭氧產量大(單機可達1Kg/h)等優點,所以是國內外稱量罩相關行業使用廣泛的臭氧發生器。
二、紫外線式臭氧發生器
該類臭氧發生器是使用特定波長(185mm)的紫外線照射氧分子,使氧分子分解而產生臭氧。由于紫外線燈管體積大、臭氧產量低、使用壽命短,所以這種發生器使用范圍較窄,常見于消毒碗柜上使用。
三、電解式發生器
該類臭氧發生器通常是通過電解純凈水而產生臭氧。這種發生器能制取高濃度的臭氧水,制造成本低,使用和維修簡單。但由于有臭氧產量無法做大、電極使用壽命短、臭氧不容易收集等方面的缺點,其用途范圍受到限制。目前這種發生器只是在一些特定的小型設備上或某些特定場所內使用,不具備取代高壓放電式發生器的條件。